潇然
医学博士,全国著名讲师,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从事医学培训多年,主讲中医、中西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内科等课程,授课风格风趣幽默,极具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在授课中能精准把握重点,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擅长总结对比,引导学员举一反三,吃透必考点,为学员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备考思路,广受学员好评!
南星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陕西省某三甲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 医学考试培训任教6年 负责师承、规培、执业医师、中级职称中医/中西医科目 擅用临床案例讲解知识,知识框架条理清晰 学生评价:干脆豪爽 课堂纯干货 逻辑严密 难题克星 提倡二八学习论,用两成记忆+八成理解,让考生用20%的精力拿到80%的分数
雨琪
医药大学医学博士,授课经验丰富,深谙命题规律,擅长引导学生学习,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点。授课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讲题认真、细致。力求让每一位学员听得懂、记得住。深受学员喜爱。
唐唐
擅长中医针灸技术及掌纹诊断技术,并于2018年加入为中国针灸协会,成为针灸协会会员。从事中医类培训多年,擅长对于理论的传授,有自己具有独特的讲解方式,并善于高度总结知识点,进行对比性的鉴别,减轻学员记忆负担,受到学员的认可和喜爱。对于实践技能讲授,会将临床与理论相结合,手把手传授,让学员更好掌握。
应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硕士,拥有注册国际营养师资格证书,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多年公卫医考讲师经验,成功举办多场大型公开直播课和演讲。专业知识扎实,熟悉历年考题,熟知公卫出题规律,善于建立知识点的联系,擅长对考点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强大的思维逻辑和以点带面的授课方式,深受广大学员好评。
文玲
医学类重点大学任教6年,医考培训数十年经验。 累计辅导10万+考生 拥有高等教育临床医学教师资格证。 课堂节奏轻快,对考试重点把握清晰,善于更新总结,对学生真诚亲切,广受好评。
王熙瑶
技巧型教学风格。精于教学技巧,善于知识串联和思路整合,同时配合各种教学记忆方法、技巧灵活,结合图表分析,强化记忆,巩固基础。课堂气氛活跃,组织架构连贯。熟悉考试政策,擅长应试,深谙医师职称培训多年,始终追求学习效率最大化,始终坚信成绩与学习时间长短无关,效率+方法=成功。
第1部分 基础知识
第1节 中医基础理论
第2节 内经
第3节 伤寒论
第4节 金匮要略
第5节 温病学
第6节 中药学
课时1 中药的产地、中药炮制
课时2 药性理论
课时3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课时4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课时5 解表药(1)
课时6 解表药(2)
课时7 清热药(1)
课时8 清热药(2)
课时9 清热药(3)
课时10 清热药(4)
课时11 泻下药
课时12 祛风湿药
课时13 化湿药
课时14 利水渗湿药
课时15 温里药
课时16 理气药
课时17 消食药
课时18 驱虫药
课时19 止血药
课时20 活血化瘀药
课时21 化痰止咳平喘药(1)
课时22 化痰止咳平喘药(2)
课时23 安神药
课时24 平肝息风药
课时25 开窍药
课时26 补虚药(1)
课时27 补虚药(2)
课时28 补虚药(3)
课时29 收涩药
课时30 涌吐药
课时31 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 腐生肌药
第7节 方剂学
课时1 概述(1)
课时2 概述(2)
课时3 解表剂(1)
课时4 解表剂(2)
课时5 解表剂(3)
课时6 泻下剂(1)
课时7 泻下剂(2)
课时8 和解剂(1)
课时9 和解剂(2)
课时10 清热剂(1)
课时11 清热剂(2)
课时12 清热剂(3)
课时13 祛暑剂
课时14 温里剂(1)
课时15 温里剂(2)
课时16 表里双解剂
课时17 补益剂(1)
课时18 补益剂(2)
课时19 固涩剂
课时20 安神剂
课时21 开窍剂
课时22 理气剂(1)
课时23 理气剂(2)
课时24 理血剂(1)
课时25 理血剂(2)
课时26 治风剂
课时27 治燥剂
课时28 治燥剂
课时29 祛湿剂(1)
课时30 祛湿剂(2)
课时31 祛痰剂
课时32 消食剂、驱虫剂、治痈疡剂
第2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
第1节 中医诊断学
课时1 绪论
课时2 望诊(1)
课时3 望诊(2)
课时4 望诊(3)
课时5 望诊(4)
课时6 望诊(5)
课时7 望诊(6)
课时8 望诊(7)
课时9 舌诊(1)
课时10 舌诊(2)
课时11 舌诊(3)
课时12 问诊(1)
课时13 舌诊(4)
课时14 问诊(2)
课时15 问诊(3)
课时16 问诊(4)
课时17 闻诊
课时18 脉诊(1)
课时19 脉诊(2)
课时20 按诊
课时21 八纲辨证
课时22 病性辨证
课时23 脏腑辨证(1)
课时24 脏腑辨证(2)
课时25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第2节 诊断学基础
课时1 常见症状(1)
课时2 常见症状(2)
课时3 常见症状(3)
课时4 常见症状(4)
课时5 常见症状(5)
课时6 常见症状(6)
课时7 常见症状(7)
课时8 问诊
课时9 体格检查(1)
课时10 体格检查(2)
课时11 体格检查(3)
课时12 体格检查(4)
课时13 体格检查(5)
课时14 体格检查(6)
课时15 体格检查(7)
课时16 实验室检查(1)
课时17 实验室检查(2)
课时18 实验室检查(3)
课时19 实验室检查(4)
课时20 实验室检查(5)
课时21 器械检查(1)
课时22 器械检查(2)
课时23 器械检查(3)
课时24 器械检查(4)、影像学检查(1)
课时25 影像学检查(2)
课时26 影像学检查(3)
课时27 影像学检查(4)
第3节 传染病学
第4节 医学心理学
第5节 医学伦理学
第3部分 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第1节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2节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3节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5节 疮疡
第8节 瘤、岩
第9节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第10节 周围血管及淋巴管疾病
第11节 其他外科疾病
第13节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14节 麻醉
第15节 代谢
第16节 输血
第17节 休克
第18节 复苏
第19节 外科急腹症